媒体再爆猛料,河南招办终于露头了
动向观察,趋势解读,每日中产精摘:
8月14日,潇湘晨报记者通过公开资料查证,排名第八的补录考生的班主任袁老师,与河南省招办一位杜姓副主任是大学同学,在1982年-1986年,同在河南师范大学数学专业就读,而且是关系不错的室友。
(网传河南退档考生聊天截图)
个信息足够让人们推测:河南省招办是不是透露了招生内幕信息,专门告诉了考生班主任,进而“咬死”北大招生计划,并在北大退档之后,公布出来,寻求舆论支援,最终得偿所愿。
网友据此提出疑问,他们两人或上级部门,有必要向公众说明,国家专项招生报名人数信息是否有被提前泄露,以及北大退档截图是如何流出的。
当日,河南省招生办发表声明,主要内容是通报两名补录考生已经完成招录,同时解释退档考生的信息、退档流程图等被公布网络,是县招办疏忽大意,被“他人擅自拍照并上网传播”,已于8月1日责令县有关部门“核实情况并依规依纪处理”。
河南省招办的这个声明透露的信息耐人寻味。它从侧面证明“退档门”风波,可能是一次精心设计的、利用公众舆论施压北大的过程。
高考招生是件严肃的大事,对考生来说,招办主导的信息流本应该完全封闭运行,这样才能确保所有考生机会平等。北大定向招生计划空缺时,让谁投档谁就能进北大,只要在职权范围内进行小小的隐秘操作就能收获巨大。如果把这个操作定性为“疏忽”,是绝对难以服众的。
省招办说县招办工作人员疏忽,补录页面被拍照,那么,究竟是谁拍照?谁有资格在敏感时段进入核心的招生办公区域?自查自纠的招办已经不合适掌握调查权,至少河南教育厅的纪监部门才有资格。
(此前被曝光的退档流程图)
在之前的北大退档中,我们可能误解了北大,北大退档是希望拿到新的投档人选,但北大受制于招办系统,本属于招录过程的正常选择,被人为导向舆论场合,进而用舆论力量压制北大,同时遮掩招办“内鬼”的操作。北大理应得到重新评价的机会。
现在,北大在招生期限内完成补录,看似弥补了程序正义,并咽下了名誉受损的苦果。但围绕河南省两级招办人员间特殊的利益勾连,隐约指向更重大的、足以颠覆高考录取公平公正红线的隐患。河南有关方面不能大事化小,就这么轻轻放过去。如果不能得到彻底调查对高考的公正也会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。
入群、合作,请注明
更多精彩
非洲再爆埃博拉疫情,黑哥哥开学给中国小姐姐的礼物可不只有艾滋